生祠镇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

发布日期:2023-06-16 18:23
信息来源:靖江市府办

近日,位于生祠镇东进村的多元废弃物智流膜生物发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,该反应装置可将作物秸秆、果蔬尾菜等有机废弃物进行粉碎、发酵,从而变废为宝,形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肥料。

  “项目占地面积5亩,今年秋收时将投入使用,预计能有效回收利用5000亩左右的秸秆作物。”生祠镇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介绍,该项目由东进村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共建,是一项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与资源化利用的新技术。

  该项目的推进是生祠镇积极推进秸秆禁烧工作的一项缩影。今年,生祠镇全面细化秸秆禁烧举措,与20个村(社区)书记现场签订夏季秸秆禁烧禁抛和综合利用目标责任状,充分深挖科技潜能,利用“雪亮火点监测工程”、无人机领航等技术,对全域耕地进行视频监控,及时对火点进行预警、取证,确保不留一处死角。

  生祠镇各村(社区)充分依托秸秆“疏导+利用”,形成各自处理、回收秸秆的特色做法。其中,金星村将作物秸秆统一粉碎、抛洒于地表,随即耕翻入土,使之腐烂分解作底肥,既保护环境也提高粮食产量;新义村推行秸秆机械化犁耕深翻还田,提高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深度和均匀度,减少了耕作层土壤秸秆比例,有助于后茬作物壮苗早发和高产稳产。

  接下来,生祠镇将继续探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,科学化、无害化处理废弃农作物,实现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