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市农村全面推广“1189”模式

发布日期:2019-08-01 15:55
信息来源:靖江日报

如今,在生祠镇东进村,可堆肥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害垃圾单独收集、清运、处理,严格按照国家标准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》进行操作。

  国家标准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》由我市参与制定,是靖江“1189”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项目中的主要标准。近年来,国务院综改办、国家标准委启动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,基于十多年来靖江市农村综合管护取得的丰硕成果,我市被遴选为全国12家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县市之一。通过两年的试点,我市形成了“1189”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化试点模式,为国家标准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》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》起草提供了有力借鉴。

  “1189”即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标准11项,河道、道路、绿化、村庄、农村公共设施、小农桥、涵洞、灌排设施“八位一体”管护,九大运行保障机制。今年,我市在农村全面推广“1189”模式。

  我市依据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、产业发展、环境宜居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,因地制宜,梯次推进“1189”模式。第一个层次,在全市191个行政村筛选出重点村进行推广,主要对象为省级美丽乡村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、泰州10强村等示范引领村,在原有的标准基础上进行提档升级。第二个层次,剩余的行政村,将“1189”模式实施到位、覆盖到位。

  东进中心村党委书记张金荣介绍,“1189”模式的产生,让全市农村环境的管护有标可依、有章可循、有据可考,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设置和维护有标可依,便于进行科学、合理的评估,让有限的公共服务资源发挥最大效应,增加了透明度,最大限度减少了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不合理的操作弹性。

  “1189”模式推广中,我市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、“五面清洁”、通村通组道路建设、户厕改造等一系列专项工作,重点治理村庄污水、露天粪坑等,让全市农村环境明显改观。

  记者从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,我市将在全面推广“1189”模式的基础上,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力争通过两年以上的努力,形成“以点带线、连线成面、点上有精品、线上有风景、面上有花园”的生动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