靖江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出大众创业热情

发布日期:2017-04-20 08:33
信息来源:靖江日报

    在我市,各类市场主体总户数已迈上5万户台阶,新增市场主体中60%以上为第三产业,众创空间、“互联网+”等新产业、新业态不断涌现……一连串数据背后,有一个共同的推动力——商事制度改革。

  2014年3月1日,我市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,如今已满三年。改革的宏观效应持续释放,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。

  3年新增企业相当于改革前7年总和

  数据显示,商事制度改革三年,我市新增市场主体21352户,其中企业7157户,个体工商户13924户。统计分析,三年来,新增企业数相当于2007年~2013年新增企业总数,新增个体户数与2009年~2013年新增个体户总数持平。

  三年来,随着“三证合一”“五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等改革相继实施,我市创业者享受到一系列改革红利,准入门槛持续降低。“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自主创业,35岁以下的年轻投资群体占比逐年提升,据估算如今在新增投资者中占比达到30%左右,比2013年提升了10多个百分点。”市场监管局行政服务科负责人介绍。

  随着营商环境改善,来靖投资的外地人逐年增加。据统计,今年一季度,外来投资者有90人,占投资总人数的10.59%,主要来自泰兴、无锡、苏州等周边县市以及安徽、河南、天津等外省市。

  新兴行业企业增多

  目前,全市众创空间共有52家,入驻创业项目及创业实体200多个,马洲创客中心、星火众创、靖江创客工场、创客家、火焰创咖、金融会咖啡等已有一定规模和影响。众创空间是我市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具体体现,也是新兴行业兴起的实例。

  数据显示,3年来,我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、电子商务、文化创意等市场主体数量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,新兴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愈来愈重要,并逐渐成为市场主体增长新引擎。今年一季度市场主体投资情况分析,信息传输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新设企业同比增幅达600%,卫生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新设企业同比增幅达300%,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新设企业同比增幅达150%,均创历史新高。

  商事制度改革,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注入巨大活力。2014年以来,在新增市场主体中,服务业占比超过60%,成为投资创业的热点领域,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、信息传输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最为火热,市场主体数量和投资总额均比改革前翻了几番。

  宽进严管体系形成

  在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,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宽进严管相结合的要求,努力构建以信息公示为手段,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企业监管制度,企业信用约束作用逐步显现。

  改革三年来,我市市场主体信息公示意识日渐提高,全市80.6%的企业完成2015年度年报。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管机制,加强对市场主体公示信息和经营行为的监管,两年来,“双随机”抽查企业450家,列入经营异常36家,公示不予配合的5家。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,在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、驰(著)名商标申请认定、融资授信、政府采购、工程招投标等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。

  市场监管部门还依托市场监管信息平台,与许可审批部门建立起“证照衔接、监管联动和执法协作”的协同监管机制,推进企业信息共享,形成“一处违法,处处受限”的联合惩戒机制,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