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23.2万亩优质大米喜获丰收
11月6日,西来镇水稻高产创建千亩示范片的田野里,大型联合收割机踏着稻浪前进,载满金色稻谷的车辆来回穿梭……“有了科技力量支撑,加上气候雨水适宜,今年我家水稻的平均产量在700公斤左右。”西来镇种粮大户葛七八捧着金灿灿的稻谷,乐呵呵地说:“经纪人就在田头等粮,今年稻子产量高,品种好,销售渠道也很广。”
葛七八今年跟我市其余百余个规模种粮大户一样,与市农委合作共建了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田,从品种、育秧、移栽、肥水管理、病虫害防治一直到收获,技术人员全程提供减肥控药和机械化服务。
今年是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实施年,全市首次大面积推广种植有“江苏省最好吃大米”美誉的优质食味稻米“南粳5055”。“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,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保证水稻高产,而且要产出高品质的水稻,如此才会拥有市场。”市农委作栽站副站长陆桂清介绍,与普通大米相比,优质大米对种植技术有更高的要求。近几年,我市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,这为普通农户种植优质大米创造了条件。去年,我市孤山镇、靖城街道、滨江新区等地的部分农户开始试水种植优质食味稻米“南粳5055”。秋收时,农技人员踏田测产发现,优质大米的亩产与普通大米相差无几,但口感明显好于普通大米,售价优于普通大米。
市农委的推广得到各地种粮大户的积极响应,全市优质食味稻米种植面积达到23.2万亩,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81%。在水稻生产过程中,农业部门同步开展良种良法配套服务,推行统一供种、统一配方施肥、统一病虫害防治、统一机械化耕作,水稻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。根据省、泰州农业部门实地测产,今秋我市优质食味稻米最高亩产达708.3公斤。“往年我也种过优质稻,但是这种稻比普通品种‘金贵’,田间管理做不好,产量就只有500多公斤。今年有农业专家保驾护航,一亩多收了三四百斤稻子,怎么会不开心!”马桥镇福兴村顾家埭农户朱金红高兴地说。
由于稻米品种优势明显,今年我市水稻卖得很俏。在马桥镇九一村,水稻刚一开镰,就吸引了各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到田间地头商洽订单。在新桥镇孝化村,村党委副书记王文彬邀请苏南的超市、我市城区农贸市场大米销售商贩等到基地考察,见证优质大米的生长流程。他告诉记者,目前来自苏州、常州、上海等地的农副产品市场的万余斤大米订单已经等在田头,市场前景很不错。